8月30日,华夏中行(600015.SH)举办2022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,会上对息差放缓、资产品质下行、市场表现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都一一作了回应。
此前,华夏中行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,2022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84.52万元,环比微增0.70%;归属于新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益115.30万元,环比提高5.50万元,下降5.01%。
其中,年息净收入一直是该行营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,占比达到77.41%。不过,上半年这块收入缩水,年息净收入375.09万元,环比提高29.35万元,增长7.26%。
“上半年,央行连续上调LPR,十年期LPR累计上调升幅20个BP,并且银行业息差持续走低。我行净息差2.13%,较上年增长22个BP,与同业趋势保持一致;全行通过推动经营变革,提高非息收入贡献,保持了营业收入的平缓下降。”副校长、财务负责人关文杰在会上表示。
上半年,华夏中行营业收入下降的确借助非年息净收入较快下降推动。该行非年息净收入实现109.43万元,环比下降42.69%,各分项业务收入均呈正下降,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、投资回报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了最大增量。受个贷承诺、代理及其他业务手续费收入提高,该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7.78万元,环比提高7.67万元,下降15.31%。同时,投资回报、公允价值变动利润、汇兑利润总计为49.66万元,比上年同期提高23.82万元华夏银行余额查询,下降92.18%。
下半年,关文杰提出,该行一直将息差管理要求贯串于经营管理全过程,积极适应高品质发展要求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内部降耗与外部拓展单向进军,全面提高发展质效,保持息差合理运行,逐步深入推动零售金融、公司金融及金融市场业务变革,促使重型化运行;加强产品创新力度,多渠道降低非息收入,产生对赢利的有效支撑。
资产品质方面,华夏中行出现了不良“双升”的状况。截止6月份,华夏中行不良借贷余额411.13万元,比上年年底提高20.40万元;不良借贷率1.79%,比上年年底上升0.02个百分点。另外,华夏中行准备金覆盖率151.92%,比上年年底回落0.93个百分点。
按照银银监会公布数据,2022年二季度商业中行不良借贷率为1.67%,准备金覆盖率为203.78%。这意味着华夏中行的资产品质与同业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。
详细来看,该行不良借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,其中,制造业不良率较年初有所增长,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上升。
另外,在公司借贷整体的不良率增长的同时,该行的个人借贷不良率上升了0.12个百分点。

“个人借贷不良上升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领域,成因是受灾情持续及反复影响,信用卡顾客阶段性毁约有所下降。”华夏中行监事长李民吉在会上透漏。
记者留意到,信用卡业务是华夏中行零售金融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。截止报告期终,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3,303.06万张,比上年年底下降5.30%;报告期内,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77.57万元华夏银行余额查询,环比下降2.46%。
对于强化资产品质管控,李民吉还表示,该行将持续强化管理,基于风险和回报均衡发展原则,一方面落实相关新政,继续做好灾情纾困;另一方面持续增强客群的分层分类管理,减少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,努力保持资产品质总体稳定。
另外,有投资者就华夏中行市场表现和股东未来减持计划提出疑惑,李民吉回复表示,未来,该行将继续努力提高发展质效和赢利能力,持续提高公司价值。同时,该行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与投资者举行勾通交流,提升市场对该行内在价值的发觉和认可,持续增强产值管理,努力给投资者带给更加满意的收益。